在全球数据库市场的历史长河中,Oracle(甲骨文)曾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巨擘。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期间,Oracle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飙升至70%以上,其地位显赫一时。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数据库市场格局已悄然发生巨变。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厂商在全球数据库领域的崛起势头强劲,阿里和华为已跻身全球十大数据库厂商之列,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快速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数据库,被誉为基础软件领域的“皇冠明珠”,在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政务等多个关键领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电商的支付流程、银行的交易记录,还是医保的账目划转,不能离开数据库的支持。因此,数据库的性能和安全性必然的联系到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安全。 长期以来,Oracle在全球数据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数据库厂商的迅速成长,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根据国际市场调查与研究机构Gartner的最新报告,截至2023年末,全球营收规模前十的数据库厂商中,中国占据了两个席位,分别是阿里和华为。同时,中国数据库创业公司PingCAP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营收增速最快的数据库厂商之一。 报告还指出,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达到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云数据库已成为市场主流,占比高达61%,市场规模达到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这一趋势表明,数据库上云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全球数据库市场的前十名中,亚马逊AWS、微软、Oracle、谷歌和IBM五家公司占据了82%的市场份额。尽管中国厂商阿里云和华为尚未进入前五,但它们的营收规模与国际厂商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在云数据库领域,Gartner还披露了五大全球云厂商2023年的云数据库营收增速。其中,谷歌以32.2%的增速领跑,微软、Oracle、阿里云和亚马逊AWS分别紧随其后。这一数据表明,全球云厂商在数据库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数据库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根据国际市场调查研究机构IDC的数据,2023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前五强分别是阿里、腾讯、华为、亚马逊和Oracle。其中,阿里和华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26.2%和11.1%,显示出中国本土厂商在数据库市场的强大实力。 在中国数据库市场,阿里云和华为分别推出了PolarDB和GaussDB等核心产品,并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南方电网等关键部门。这一些产品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数据库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还得益于众多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的崛起。目前,中国已有200多家数据库厂商,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一趋势有助于推动中国数据库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和升级,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数据库市场的竞争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